卡農-一個愛護土地的故事
Advertisement

賃居的西湖鄉,總人口在一萬人上下,其中務農數便佔了總戶數百分之五十以上。

搬來的前幾年,由於沒周休二日後推廣的農村產業休閒觀光;也無近來因景氣差而增加的返鄉待業人口。因此,我們一家人每日下午「田間散步」的悠閒身影,總會引起那些彎著腰桿、揮著汗滴在「田裡勞動」的老農們好奇相看。後來,見面的次數多了,他們乾脆就帶著不知是友善還是揶揄的笑容,用我剛好聽得懂的客家話打招呼:「ㄤˋ˙ㄙㄤ ㄇㄤˇ(這麼勤奮),出來運動唷!」

我清楚自己在這典型客家農庄裡,無論如何是比不上那些勤儉刻苦的婦女們。好比我們房東太太,除了原先在屋前栽種的兩株波羅蜜樹、一棵芒果樹外;還會三不五時地回來,在屋後空地上種植竹子、柚子、桃子、櫻花、木瓜、苦楝樹等等「有的沒有的」。經常是一大清早就在我們的屋前屋後鋤地、除草、施肥、淋水;在屋裡頭的我們一家老小卻還呼呼睡著。雖然我在小學也經歷過以「整齊、清潔、簡單、樸素、迅速、確實」為生活原則,要求早上起床灑掃庭院的教育。可惜當時台北住的是公寓房子,只有個小陽台,沒法認真地實踐。況且那個年紀的我,總以為起床後,能從容吃完稀飯上學而不遲到,就算是「勤奮」的了。

如今,已有一把年紀的我,經常會對兩個孩子告誡這兒、教訓那兒的:「你們要從小養成好習慣,要不然等長大就來不及。」不過我很少向他們坦誠自己就是個「來不及」的例子。但是我也從不騙他們,說自己小時候有多乖多好,指揮他們做我至今還做不到的「習慣」。

比如說,當我難得早起,到村子裡唯一賣包子饅頭豆漿的早餐店,見到老闆就讀小學的獨生兒子,雙手緊握掃帚,以極有規律的節奏,循序漸進地清除地板塵灰的剎那,我會突然感嘆自己生養的那雙少爺小姐還賴在床上;更感慨自家庭院長年累積下來的落葉,已使屋宅的外觀猶如廢墟。為此,我專程買了把大篠帚,打算好好「痛改前非」。結果?就像我們家少爺小姐仍得讓人催促起床上學一樣;那把年久失「用」的篠帚,在經風蝕雨淋,早已安份地斜倚牆腳,將房舍陪襯得更破敗。

因有這樣那樣的內憂外患,我特別找來李仁曉先生寫的<阿蛋做值日>,準備自救救人。

那天,我提早幾分鐘到視聽教室(因為我才邊罵邊吼地趕走兩個小孩上學,隨即又要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去學校說書,所以需要緩和心情,調整角色)。鈴聲響起,小朋友一串串的結伴入座。我真心真意用笑臉迎接他們。但瞧見剛在家裡被我罵到快臭頭的兒子和女兒時,我又尷尬地覺得自己璀璨笑容似乎有些虛偽。

「話說我們今天的主角阿蛋,跟你們一樣是個小學生。但是他的腦袋和身體都圓圓的,『就像個小皮球擱在大皮球上。』」我一邊說著,一邊小心翼翼估量台下小朋友的體格,避免他們難堪。所幸農村長大的孩子,就跟標榜放山的土雞一樣結實。我這才放心地接著:

「這天,輪到阿蛋和他的同學阿嚮當值日生。人家阿嚮低著頭,很認真、仔細掃著地。阿蛋卻呆立在教室一角,跟他手上握著的掃帚同樣動也不動一下。阿嚮發現了當然很生氣,要留一半的地板給阿蛋。沒想到阿蛋竟然不急,還振振有辭表示他要發明一種可讓垃圾自己走進去的大葫蘆,這樣就不必掃地。阿嚮覺得這是懶人想的懶方法。我們都知道吸塵器要靠人力操作才管用;連<西遊記>的金角大王要抓孫悟空去他的葫蘆,也需使力大喊『孫行者』才能成功。如果阿蛋真的發明讓垃圾自投羅網的葫蘆……」我沒有說出我也要去買一個的話。因為從拉得老長的聲調中,小朋友已聽出我的意思,而且還鬨鬧著叫出答案。

「原來阿蛋不會掃地是因有個非常寵愛他的奶奶。每天早上,奶奶都會給阿蛋穿衣、穿鞋、拿牙刷;又在杯裡倒上水,還將牙膏擠在牙刷上;再把早點端上桌,那裡有六塊蛋糕、五個雞蛋、四條雞腿、三片肉餅,外加兩瓶牛奶。然後,奶奶在書包裡頭塞了四根香蕉、五粒蘋果、六顆橘子、七塊巧克力,讓阿蛋下課吃。」每當我說出一樣食物的數量,小朋友「哇」的驚呼聲便跟著響起,而且愈來愈震耳。當然,也有人發出「嘖嘖」的讚歎聲。其中表演倒吸口水最出色的,就是我那個不算胖,但也像顆球的兒子。

「後來阿蛋走出教室,說要去找『假如博士』幫忙。阿嚮也在後面跟著。但在假如博士辦公室裡,阿蛋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,因他已忘記要講什麼了。阿嚮說這都是奶奶讓阿蛋吃得太多、動得太少的後果。就在這時,牆壁的螢幕出現個『假如奶奶』。她也是個什麼都捨不得讓孫子做的人。阿嚮覺得這樣不好,就問假如奶奶如果老得做不動了,死了,那孫子怎麼辦?假如奶奶想都沒想,就說到那時眼睛一閉,什麼都看不見,也管不到了。現在管的只是眼前。阿嚮告訴假如奶奶這樣做是不負責任的。想不到假如奶奶不但沒生氣,還點點頭表示贊同哩。阿嚮接著要阿蛋以後吃東西分一半給瘦弱的奶奶;還要養成『自己的事自己做』的好習慣。然後迅速地拉著阿蛋出門。去做什麼?當然是回教室把地板掃好!」

我的第二堂說書課這麼解決了。可是講台下卻還議論紛紛:「假如沒有作業該有多好!」「假如沒有老師那才好!」「假如沒有學校那就更好了!」……。我望著他們,腦子裡忽然閃進一個念頭:「前人種樹,後人不只乘涼——還要懂得掃落葉!」

沒有版權 歡迎傳閱 『新竹‧北埔「大隘社」「青芽兒月刊」第二期 2003‧7』林靈

Advertis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