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農-一個愛護土地的故事
Advertisement

進入WTO,對台灣整個社會、經濟、文化都是個契機。就農村、農業來講,許多已沿用數十載的習慣方式,也勢必得轉。雖然整個消長勢態,或要再到一、二年後,才有較清楚的眉目。

但不論如何,這兩年在我們鄉間、山裡也冒出各種新生事物:「有機」耕種,休閒農業,風味餐點、民宿、策略聯盟、××祭.........農地或是休耕、廢耕,或是轉作,改為他用........農友或是轉行,或是學著朝服務業發展。

這一切,或可說是我們農村強韌生命力的表現;但另方面,這也多少反映出某種不確定感,即使仍是「年年有希望」。

當然,為了生活、生計,住在鄉間、山裡的人在個別打拼的同時,也在摸索、求變、找新的出路。只是這樣變下去,會是怎樣?也似乎沒什麼人、什麼單位說得準。

但另方面,我們或也可問:「能否藉著全球化的契機,我們不願各自自求多福,而是能主動的共同來開創社會永續發展的新局面?」

農村、農業要朝向永續發展,這是全球在21世紀共同的議程。許多地方都在摸索,方式也不盡相同。台灣有厚實的農產業傳統與基礎,有全世界一級棒能力的農友,即使前面未必有什麼清楚的地圖,但我們不相信摸不出一條條對農友、對地方環境與產業均好的永續道路。這也是「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」與「青芽兒」月刊所努力之處。

在台灣、在全世界許多的鄉間、山裡,都有許多努力朝向綠色產業前進的人物與事跡。人們或是做得辛苦,但卻有不甘之心。「青芽兒」在此也承擔著記錄、報導與相互通氣的角色。我們一方面努力,一面多聽、多看、多觀摩,有些美好的事也就慢慢出來了。

沒有版權 歡迎傳閱 『新竹‧北埔「大隘社」「青芽兒月刊」第一期 2003‧6』阿偉

Advertisement